2025年11月18日,在2025纽约仲裁周(New York Arbitration Week, NYAW)期间,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联合主办、美国司法仲裁调解服务机构JAMS承办的专题活动“When East Meets Wes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rbitration in China and the U.S.”(东西交融:中美仲裁制度的比较分析)在纽约成功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德国、西班牙、中国等国家的学术界及实务界的100多名专业人士参加,来自普通法系及大陆法系的专家围绕中美两国仲裁法律规则与实践、国际仲裁的新发展等话题展开了全面分享和深度探讨。

 

(活动现场)

 

活动上,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国际商事与投资仲裁中心高级研究员兼顾问Kabir Duggal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在纽约仲裁周期间与贸仲携手举办此次活动,并称此次活动为中美仲裁界搭建了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助于双方深化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理解与经验分享,进一步推动两国仲裁实践的互鉴与合作。

 

(Kabir Duggal教授致欢迎辞)

 

随后,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发表主旨演讲。王秘书长首先通过一组详实的数据,全面介绍了近年来贸仲受理案件所呈现出的国际化和复杂化趋势。他指出,贸仲受理的涉外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案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案件适用的语言和法律呈现多样化特点,这反映出全球当事人对公正、高效、经济的争议解决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这一发展趋势,贸仲在规则完善、仲裁员队伍建设、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全球化布局及智慧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仲裁”,同时致力于构建国际仲裁生态圈,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仲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王秘书长表示,未来贸仲将持续推动中美双方在仲裁法律制度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等方面开展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跨境商事争议解决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更好服务全球仲裁用户。

 

(王承杰秘书长发表主旨演讲)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中美仲裁与法律界的多位专家围绕“中美国际仲裁的制度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该环节由国际仲裁员、Costigan King顾问Amanda Lee女士主持。讨论嘉宾包括:贸仲事业发展处处长兼欧洲仲裁中心秘书长陆菲女士,JAMS调解员及仲裁员Joe Tirado先生,汉坤律师事务所(纽约)合伙人、贸仲仲裁员康乂女士,达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贸仲仲裁员马志华先生。嘉宾们围绕中美两国在“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证据与程序规则”以及“《纽约公约》框架下裁决执行的最新进展与挑战”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美两国仲裁制度各具特色,但都高度重视程序公正与裁决效力,双方在调解与仲裁衔接机制、裁决跨境执行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圆桌讨论环节:从左至右分别为Amanda Lee女士、陆菲女士、康乂女士、马志华先生、Joe Tirado先生)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交流踊跃。与会者高度评价本次活动,普遍认为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感受到了贸仲的国际影响力,并期待贸仲未来在国际仲裁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嘉宾们表示,本次研讨会增进了其对中美仲裁法律制度及实务经验的理解,并期待未来能举办更多交流分享活动,共促中美仲裁法律界的对话与合作。

 

(活动现场与会者积极参与互动)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在本届纽约仲裁周期间,贸仲代表团还参加了“国际仲裁协议的执行:《美国联邦仲裁法》在各司法管辖区的表现是否最为突出?”等活动,与在美仲裁法律界人士就中美仲裁制度、争议解决热点问题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通过参加此次纽约国际仲裁周,贸仲积极展示了中国仲裁的开放姿态与专业水准,进一步加强了与美国及国际仲裁界的联系,为推动中美仲裁交流合作、促进国际仲裁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article.quickLinkTitle ? article.quickLinkTitle : '快速链接' }}
快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