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仲裁周之“新仲裁法赋能国家战略,产融创新争议解决新范式”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明德法学楼国际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仲裁委员会、西安仲裁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承办,并由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亚太仲裁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杜焕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漪青,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处长崔新民,武汉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院长、融勤仲裁院院长陈迈,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仲裁院院长徐文新,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会长董刚,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际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傅郁林,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毅等领导出席本次研讨会,围绕新仲裁法与国家战略、产融创新争议解决等议题深入研讨。研讨致辞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漪青主持。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处长崔新民,围绕仲裁事业发展与新仲裁法的时代意义展开致辞。他指出,中国仲裁周作为仲裁领域年度核心交流平台,长期致力于推动仲裁理论创新与实务对接,此次研讨会依托仲裁周契机,围绕新仲裁法与国家战略、产融争议解决展开研讨,既契合行业发展需求,也为仲裁周的议题深化提供了实践视角。他提到,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始终以服务仲裁事业发展为核心,未来将持续联动各地仲裁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结合仲裁周的交流成果,在仲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规则优化等方面发力,助力行业向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迈进,为新仲裁法更好赋能国家战略筑牢学术与实践基础。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处长崔新民)
(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漪青)
主旨发言环节聚焦“仲裁法修改的时代价值”,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马正平发言。她以《以制度创新提升公信力与国际竞争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题,介绍了现行仲裁法施行30年来发挥的重要作用及面临的新变化新问题,并指出,此次修改既是落实党中央部署、发挥仲裁解纷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实践痛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关键举措。她结合《仲裁法》的核心修改内容,从明确仲裁事业发展要求、完善涉外仲裁制度、规范仲裁机构内部治理与仲裁员条件、推进仲裁实践创新等方面,强调了新《仲裁法》在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马正平)
会议圆桌研讨环节以“产业协同创新的纠纷解决机制演进”为主题,由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秘书长黄云艳主持,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毅,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际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傅郁林,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仲裁院院长徐文新,武汉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院长陈迈参与圆桌讨论。
(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秘书长黄云艳)
黄云艳女士在开场中指出,产业协同纠纷兼具“法律争议”与“专业技术问题”双重属性,需依托新仲裁法探索适配路径。之后,刘毅先生以《军工法治建设与军工仲裁事业》为题,分析军工纠纷“保密性高、专业性强”的特点,指出新仲裁法为军工仲裁带来设立专业仲裁庭、契合保密需求、适配项目周期三大机遇,强调需完善“法律保障-专业队伍-规则体系”架构。傅郁林女士以《仲裁的基石及其比较优势的实现》为题发言,从仲裁制度基石理论出发,剖析仲裁相较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程序滥用风险、特殊领域仲裁受限、与国际惯例有差异的短板,并建议通过个案补规则空白、普及仲裁知识、推动机构参与国际竞争。她强调,新《仲裁法》需善意解释与实践落地,呼吁业界理性挖掘仲裁潜力。徐文新先生着眼于法律框架支撑欠缺、程序不透明、民企权益保障不足、价格认定规则模糊等当前军工领域争议解决所面临的难点及热点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立法落地并完善司法配套与执行、引入仲裁平衡国有与民营军工企业的契约公平、组建兼顾军工特性与合规性的专业仲裁员队伍等解决思路。陈迈先生则以《仲裁规则创新分享》为题发言,分享武汉仲裁委员会在融勤仲裁规则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经验,为产业特定领域的仲裁规则完善提供借鉴,展现仲裁规则创新对产业纠纷解决的推动作用。
(从上至下从左到右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毅,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际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傅郁林,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仲裁院院长徐文新,武汉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院长陈迈)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杜焕芳作总结。杜焕芳先生以《新型争议解决机制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学术使命》为题,提出现行仲裁立法需适配军工、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以衔接机构规则与法律,并需兼顾军工等行业对仲裁保密、专业的需求。他强调推动仲裁机构与国际接轨、优化仲裁员选任,推广在线仲裁并联动法院强化执行的重要性。他指出,要不断通过立法与产业协同、制度与技术创新,提升仲裁专业性与国际认可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杜焕芳)
此次研讨会汇聚多方智慧,为新仲裁法背景下争议解决范式的创新与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仲裁制度更好赋能国家战略、服务产融创新领域的纠纷解决实践。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