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5中国仲裁周南京专场“商事仲裁创新发展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宁成功举办。本次专场活动由江苏省贸促会指导,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江苏仲裁中心(以下简称“贸仲江苏中心”)和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江苏省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江苏省企业法制工作协会、南京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和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参与协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贸仲江苏中心秘书长谷岩,江苏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王善华,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徐小兵出席活动并致辞。贸仲江苏中心副秘书长汤寅宏主持了本次活动。

 

(贸仲江苏中心副秘书长汤寅宏)

 

谷岩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贸仲在推动中国仲裁实现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贸仲在仲裁规则革新、数字信息化建设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重点介绍了贸仲江苏中心自设立以来在案件办理特别是涉外案件办理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业务发展情况。他指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国际商事仲裁是涉外法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贸仲自诞生之初,就在涉外商事仲裁法律服务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不断探索。他期待未来能与江苏本地仲裁界、司法界、律师界和学术界共筑实践导向涉外法治人才培育体系,让江苏涌现更多涉外法治英才,成为涉外法律服务高地。

 

(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贸仲江苏中心秘书长谷岩)

 

王善华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仲裁是企业应对国际经贸风险的关键保障。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当前的对外贸易投资体量巨大、市场主体国际化经营日益深入,对高质量、国际化的仲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省贸促会将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仲裁理念的推广力度,积极拓展与国内外仲裁机构的交流,优化商事法律服务,继续发挥好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江苏涉外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王善华)

 

徐小兵副会长在致辞中肯定了贸仲江苏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商事仲裁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贸发展方面的优势,他也对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商事仲裁的发展提出了期待。

 

(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徐小兵)

 

随后,贸仲江苏中心协同江苏省贸促会法律部分别与南京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签署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

 

在主旨演讲环节,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彭岳以“因时而动 应势而变——中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我国从晚清民初到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需求和培养方式的演进,分析了不同时间维度内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深刻阐明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因时而动”的必要性与“应势而变”的大方向。他也对未来高校法学教育携手实务部门实现实践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展望。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彭岳)

 

贸仲仲裁员、新加坡律明律师事务所董事葛黄斌以“以贸仲2024年仲裁规则为视角的国际仲裁前沿议题:制度回应与实务观察”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近代以来商会调处交易纠纷的实践为我国商事仲裁奠定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重视商事习惯等重要的文化基因。贸仲脱胎于商会,在传承优良商事仲裁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充分发扬调解这一东方经验的精神,为国内外当事人带来更加贴合商事需求的纠纷解决方案。2024贸仲规则中引入早期驳回制度、紧急仲裁员有权作出临时措施决定等先进制度,也让中国逐步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优选地。他也为企业在实践中如何签订争议解决条款提出了有效建议。

 

(贸仲仲裁员、新加坡律明律师事务所董事葛黄斌)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于文婕以“国际投资仲裁新发展:规则与实践革新”为题作分享,介绍了以贸仲为代表的中国仲裁机构的国际投资仲裁规则制定情况。通过对制度、案例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她指出,当下国际投资仲裁蓬勃发展,中国投资者运用国际投资仲裁维护权益的积极性正不断增强,这对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精通法律专业知识与全球治理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才能助推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于文婕)

 

贸仲仲裁员、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姚彬围绕“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纠纷特点成因与应对”,讲解了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解读了省内涉外仲裁和诉讼案件中的典型案例,对实践中法律适用、管辖与程序等常见问题处理进行了实务分享。

 

(贸仲仲裁员、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姚彬)

 

贸仲仲裁员、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理合伙人汪丰以“内外融贯,守中拓新 律师视角下的涉外法律实务”为题,通过苏格拉底式发问,启发现场参会人员思考涉外法治人才应当具备何种素质。他强调,在多元化的场景中,法律人需不断精进语言能力,融会贯通中外法律,持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复合性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

 

(贸仲仲裁员、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理合伙人汪丰)

 

本次活动聚焦商事仲裁的国际热点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最前沿,为当前推进江苏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和江苏及周边区域法律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辨与国际化的交流,吸引了南京相关法学院校师生、业界专家、律师、企业法务等共100余人现场参会。

 

(活动现场)

{{ article.quickLinkTitle ? article.quickLinkTitle : '快速链接' }}
快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