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作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主办的“中国仲裁周2025”系列活动之一,“国际工程争议委员会解决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海外君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主办,贸仲、争议评审委员会基金会(DRBF)作为指导单位。研讨会现场汇聚了近80名来自工程咨询机构、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大型承包商企业、英国法律界以及仲裁界的专家学者和实务人士共同参加。
(研讨会现场)
开幕致辞中,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表示,DB机制具有前端介入、实时高效、成本可控等优势,是国际工程项目预防与化解争议的重要制度安排。近五年来,贸仲建设工程案件受理量与争议金额保持增长,体现贸仲处理重大复杂工程纠纷的能力与经验。王承杰秘书长还介绍了贸仲在规则与实践方面的进展,包括发布我国首部《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规则》、推进示范文本纳入争议评审安排、形成国际化、多语种的建设工程争议评审专家队伍、以及2024版仲裁规则的程序优化等。王承杰秘书长表示,贸仲将持续推动DB机制与仲裁程序的良性协同,以规则完善、建设工程争议专业队伍建设与平台搭建为抓手,为“一带一路”和全球基础设施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化、多元化争议解决服务。
(王承杰秘书长致辞)
研讨会开幕式由贸仲事业发展处处长陆菲主持。
(陆菲处长主持开幕式)
主题发言环节,德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德恒迪拜办公室/利雅得办公室管理合伙人、贸仲仲裁员贾怀远担任主持人。北京海外君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贸仲仲裁员崔军,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宇鹏,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贸仲仲裁员李志永,英国Willkie Farr & Gallagher LLP律师李俊贤,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韦龙艳围绕争议委员会在项目执行期的前端介入与程序把控、DAAB“争端避免”功能与过程管理、从裁决员与代理人视角的证据与合规体系、DB决定的形成逻辑与说理要求、决定的效力与临时执行(含进度款、变更索赔、工期延误等典型场景)、英国法框架下的制度演进与司法态度、以及DB与国际仲裁在条款设计、证据转换与程序衔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贾怀远仲裁员、崔军仲裁员、胡宇鹏律师、李志永仲裁员、李俊贤律师、韦龙艳律师)
在随后的现场问答中,演讲人就观众重点关切的问题进行答疑与经验分享,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国际工程争议委员会解决机制的理解与应用。参会人员普遍表示,本次研讨会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抓手,就国际工程争议委员会解决机制与仲裁程序的协同路径形成了积极共识。面向未来,贸仲也将联合各界深化相关案例研究与人才培养,持续规则与机制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工程项目环境提供稳定、可预期的解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