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湘潭大学、湖南省法学会、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法治论坛(2025)”在长沙成功举行。论坛主题是“深化经贸法治合作,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国法学会会长陈文清,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豫锡,赤道几内亚总检察长尼奥·恩查·恩圭马·曼格,纳米比亚总检察长菲斯特斯·姆班德卡,吉布提宪法委员会主席阿布迪·伊斯梅尔·赫西在开幕式致辞,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洪祥主持开幕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贝宁最高法院司法庭顾问帕斯因沃·玛丽-约瑟·努格博格农,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埃及总检察院首席检察官阿卜杜勒拉乌夫·阿布泽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聂文慧,塞拉利昂上诉法院商事及海事庭法官迈克尔·帕特里克·欣多洛·马米,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廖永安作主旨发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景汉朝主持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设有六个专题研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应邀出席论坛,主持专题研讨六“中非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并发言。
王承杰秘书长以“强化中非仲裁法治合作,护航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言。他指出,商事纠纷解决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中非法治合作的重要内涵,仲裁作为商事纠纷解决的重要机制,有必要高度重视仲裁在中非法治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和创新中非经贸争端解决机制。他表示,贸仲受理了涉非洲国家案件250件,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48亿元,国别覆盖54个非洲国家中的37个国家,涵盖采矿能源、基础建设、国际货物买卖等10种主要争议类型,为当事人提供了公正、高效、经济、便利的仲裁服务。他提出,完善和创新中非经贸争端解决机制,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要提供体现先进理念的仲裁规则;二是培养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的仲裁员队伍;三是提供更加数字化便利化的仲裁服务;四是适应中非经贸特点的国际化合作;五是培养高素质国际仲裁法治人才。
本次论坛是落实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在法治轨道上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