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案件中的专家证人机制与争议解决”专题讲座在汉成功举办
9月1日下午,2022中国仲裁周首场活动—“建设工程案件中的专家证人机制与争议解决”专题讲座在汉成功举办本场活动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湖北分会主办,武汉仲裁委(武汉国际仲裁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硕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在汉央企、省属国企的贸仲仲裁员、公司法务领导、学者、律师近1000人次通过线上或线下参加了讲座。
贸仲湖北分会秘书长姚俊逸首先致欢迎辞,对参加本次活动线上线下的嘉宾表示热忱欢迎,并对活动的各举办方表示感谢。他指出,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显效,基建工程投资增速加快,建工争议的预防与解决必然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继续关注的重点。本次活动作为中国仲裁周的首场活动,也彰显出建设工程争议在争议解决领域内的重要地位。贸仲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涉外商事仲裁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建工争议解决经验,构筑了包括线上线下的商事仲裁、投资仲裁和商事调解(含建工争议评审制度)在内的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工程争议解决机制,积累了大批建工仲裁法律人才,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愿为境内外建设工程争议的妥善解决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服务,维护和实现相关企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主任谭敬慧仲裁员应邀在线作了主题演讲。她从工程造价的历史沿革与法律确定出发,围绕最新造价改革工作方案中清单计价、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合同履约与价格形式等专题,以造价确定-实施-结清的全程管理和法律适用的角度对专题一一进行了深入解说与分析,并结合相关建工法律和案例对工程造价争议的起因如术语、质量缺陷、材料价格、合同变更索赔等作了讲解。继而,她对工程鉴定及分类、步骤、鉴定人和辅助人员、出庭作证、证据及鉴定事项调查等问题逐一作了详细地介绍,引申出工程专家在工程争议中应用的必要性,指出工程专家的画像应是技术与法律性的合一,并结合贸仲等机构仲裁规则详细分析了专家辅助人在案件程序中的法律地位、作用和职责使命,强调专家证人应忠于技术真相,独立、公正地推动争议的解决。
在讲座与谈环节,中国一冶总法律顾问史志军仲裁员从施工方的角度对总价合同在施工图纸未完善情形下产生的造价争议进行了评述,认为取消定额应暂缓,更重要地是完善和价格产生机制,丰富价格供应体系。在工期鉴定方面,参与鉴定的中介机构应具有丰富的建工实践经验。中铁十一局原副总法律顾问魏玲仲裁员认为专家证人在工程争议中有其需求性,贸仲仲裁规则为专家证人制度引入提供了较好连接点。建工质量问题比较复杂,当事方事后应积极固化证据,专家证人机制完善以及鉴定机构的专业性如合适的设备等,有待于仲裁规则的进一步指引与规范。武汉城建集团法务部总经理李芊仲裁员就政府审计对工程款结算的影响,总价合同的争议问题以及专家辅助人证词在庭审中的效用等发表了看法,认为上述问题有待于建工法律人继续去深入探讨和寻求解决方案。
主讲嘉宾的精彩演讲和与谈嘉宾的着力发挥,引发了听众的讨论热情,诸多听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嘉宾们提出关于造价利息争议、专家证人证言性质与效力、专家证人的聘用选择、工程发包投标、转包无效后起诉处理等多个问题,嘉宾们一一作了详尽地回答。本次仲裁周首场讲座活动在与会者意犹未尽的掌声中愉快地落下帷幕,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盛赞本次讲座是专业与实务融汇的法律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