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上午,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北京市海淀区律师协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海淀仲裁庭审服务中心揭牌暨仲裁服务“两区”服务高科技企业论坛在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举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出席会议并开幕致辞。出席会议并致辞的还有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沙海江,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波等领导。数十位国内外仲裁机构知名仲裁员、专家学者、律师代表等参加活动。
王承杰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以来,贸仲多措并举,降低疫情不利影响,仲裁业务再创佳绩,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并首次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就仲裁服务高科技企业,王承杰秘书长说,贸仲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家资源,审理了大量与高科技企业相关的案件,贸仲愿意与海淀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合作,为“两区”建设做更大努力。王承杰秘书长还介绍了刚召开的中国仲裁高峰论坛的情况。
仲裁服务“两区”服务高科技企业论坛由北京市海淀区律师协会会长张丽霞主持。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沈四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中国建筑集团研究员、原总法律顾问秦玉秀等十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就仲裁实务问题分享了意见。贸仲仲裁研究所主任兼湖北分会秘书长姚俊逸就仲裁协议效力认定改革作了发言。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为会议致闭幕辞。
当下新经济迅猛发展,投融资领域面临大量的争议解决需求,为深入探讨投融资行业中出现的热点法律问题,共商行业发展,2021年9月11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承办的“中国仲裁周投融资争议解决分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贸仲仲裁员蒋弘女士主持。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先生,“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秘书长康煜先生分别为论坛致开幕辞。
王承杰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主题关涉国家宏观经济、企业投资和个人资产等社会经济生活重要方面,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投融资领域案件是贸仲近年来受理最多的案件类型之一,贸仲历来重视投融资纠纷的解决,在2003年率先颁布了《金融仲裁规则》,受理大量案件的同时,更致力于帮助行业完善规范制度,推进法制建设。贸仲愿与各界特别是金融实务部门共同加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齐力促进金融行业稳定发展。
(图为王承杰秘书长致辞)
康煜秘书长在致辞中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在“一带一路”跨境商事项目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仲裁机构和法律业界人士要充分发挥国际仲裁化解和防范纠纷的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贸易的深入健康发展。
(图为康煜秘书长致辞)
论坛主题发言环节第一节由北京大学教授、贸仲资深仲裁员刘凯湘教授主持和点评。
贸仲国内案件处张烨处长作题为《贸仲受理投融资案件情况以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发言,介绍了贸仲受理投融资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问题。2016年1月1日至今,贸仲受理了投融资类案件4538件,涉及争议标的金额达到2915.28亿,法律问题多、专业性强、交易模式复杂是这类案件的突出特点。其后国内案件处经办人李婉嘉分享了投融资案件的程序特点、常见问题及贸仲在解决投融资案件方面具有的专业高效、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方面等优势。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秘书长兼副院长姜丽丽教授结合《仲裁法》修订分析了投融资纠纷特点及对争议解决方法的要求。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宋红梅女士以金融机构视角探讨了资管产品增信措施性质、担保法司法解释适用及对赌等法律热点问题。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华芳律师结合天同私募基金行业研究报告,重点探讨了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的地位与责任承担问题。
刘凯湘教授做总结点评认为,投融资纠纷是典型的商事纠纷,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商事思维非常重要,这也是贸仲一直以来在努力坚持的,在民法典已经将习惯纳入法律渊源的背景下,商事思维更加值得重视和尊重。
(图为第一发言环节照片)
论坛主题发言环节第二节由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贸仲资深仲裁员王克玉教授主持和点评。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副总监方芳女士结合此前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经验,深入探讨了让与担保相关法律问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部总经理史红雨女士分享了央企投资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项目问题和处理经验。天同律师事务所沈丹丹和龚一朵律师分别围绕对赌协议和上市公司股权代持的合同效力问题进行了分享。
王克玉教授做总结点评认为,投融资交易作为一种商事交易,处理此类纠纷时应该坚持市场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是仲裁作为重要争议解决方式应当负担起的责任和使命。
(图为第二发言环节照片)
本次论坛吸引了数十位来自金融行业、能源行业、高校、律所和仲裁机构等法律界代表参加,取得良好反响。参会人员纷纷表示,仲裁的自治性、便利性特征,对投融资争议解决而言,有着独特的优势。投融资领域争议标的额大、法律问题复杂,且关涉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对于更优争议解决方式及法律适用思路的探讨极为必要。此次论坛增强了投融资行业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信心,也为投融资业界与仲裁界、法律界的交流互通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图为论坛照片)
(图为研讨会现场)
本次活动,系2021年中国和科特迪瓦投资伙伴关系日(JS21P)计划下的系列活动之一,中科投资伙伴日由中国政府和科特迪瓦政府共同举办,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对科特迪瓦投资,加强双边经贸纽带关系。中国驻科特迪瓦使馆政务参赞王毅、科仲秘书长DIAKITE Mamadou、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法律中心主任朱伟东、科特迪瓦国务部长兼外长代表、外交部经济外交处处长SOMET Jean-Marie、科仲院长TALL Yacouba、科特迪瓦非政府组织“中非青年国际大会”(CONIJAC)负责人及成员代表、以及律师界、企业界代表约100人出席活动。
科仲秘书长DIAKITE Mamadou先生致开幕辞,表示科仲作为保证科国内、国际投资良好环境的法律机构,致力于促进不同形式经贸仲裁业务的发展。科仲希望通过和贸仲签署《合作协议》,进行争端解决模式的探讨,推动双边仲裁合作进一步发展。
中国驻科特迪瓦使馆政务参赞王毅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年来中非、中科经贸合作取得的可喜成绩,特别是2011年瓦塔拉总统执政以来,中国通过援助、优惠贷款、商业贷款等方式参与多项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丰硕的合作成果助力科特迪瓦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世界经济、全球产业链和人员往来的背景下,中非双方有必要加强贸易仲裁合作在内的交流沟通,共同探索国际贸易仲裁合作的有效途径,为后疫情时代中非、中科经贸合作良好势头保驾护航。
贸仲副院长解常晴女士围绕贸仲的历史和发展,对贸仲在机构仲裁、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仲裁员、仲裁语言、仲裁地、庭审模式、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等方面的程序特点作出详细介绍。她表示伴随两国经贸投资活动的繁荣,不可避免将会产生更多经贸投资争议,两国企业对高效、公正的仲裁服务的需求会不断提升。作为中科两国最具影响力的仲裁机构,希望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科两国企业利用两地仲裁及时化解争议,为保障和促进两国经贸投资关系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贡献力量。
科仲院长TALL Yacouba先生首先介绍了科仲的设立和运行情况,并分享了其办案效率高、费用合理、专家经验丰富、程序公正廉洁、灵活应对当事人需求等优势,也希望能推动和宣传其他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在商贸纠纷中的发展。TALL Yacouba先生还表示与贸仲的合作以及JS21P计划都将对两国对外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图为解院长签署《合作协议》文本)
随后,贸仲副院长解常晴女士与科仲院长TALL Yacouba先生分别代表双方在嘉宾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的安排,双方一致同意尽最大努力增进各界对于国际仲裁和国际商业交易其他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的了解,并在互用开庭设施、互荐仲裁员、共同举办国际仲裁研讨会、学术沙龙、仲裁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科商事纠纷解决制度的发展。
(图为科方签署《合作协议》文本)
科特迪瓦国务部长兼外长代表、经济外交处处长SOMET Jean-Marie先生对双边经贸仲裁合作协议的签署表示祝贺,希望协议能促进科经济外交发展。希望科中所有经贸仲裁工作者能够共享此次研讨会成果,共同制定和完善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的仲裁规则。
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加强两国在仲裁领域的合作,增进工商界对两国仲裁机构的了解,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共同增强国际仲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图为研讨会合影)
9月15日,2021中国仲裁周活动——“解读国际仲裁”系列讲座第一讲“国际仲裁中的临时措施”成功举行。讲座主会场设在北京,来自全球各地的演讲嘉宾及参会代表共计600余人通过现场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讲座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国际争议解决研究院(IDRA)、盈科律师事务所以及罗夏信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解常晴女士、事业发展处副处长陆菲女士等出席了活动。开幕式由罗夏信律师事务所扬帆博士主持,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女士作为场地提供单位致欢迎辞。
解常晴副院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贸仲作为全球领先的常设仲裁机构,近年来在仲裁规则国际化、仲裁员队伍建设、机构管理、高科技应用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各项业务数据持续刷新纪录,受案量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涉案争议金额、当事人国别数均位居国际前列。得益于贸仲在内地和香港两地的网络布局,根据两地法院就仲裁程序互相协助保全的安排,贸仲案件的当事人均既可以向内地法院也可以向香港法院申请临时措施,为国际仲裁的当事人提供了极大便利。系列活动有助于国际仲裁界加深相互的借鉴和融合,贸仲愿与全球仲裁界同仁携手共进,深化合作交流,为国际仲裁事业行稳致远作出积极努力。
本次讲座中,来自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伊本·哈尔顿大学、盈科律师事务所、罗夏信律师事务所、伟凯律师事务所、Gilt Chambers律师事务所、斯德哥尔摩大学以及3 Paper Buildings律师事务所等多家机构的国际仲裁从业者围绕“临时措施:概述与强制执行”“紧急仲裁员程序”以及“禁止诉讼与禁止仲裁强制令”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贸仲香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王皓成先生在第二议题“紧急仲裁员程序”的讨论中,对贸仲《仲裁规则》中关于紧急仲裁员的规定、《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就仲裁程序互相协助保全的安排》以及贸仲在内地和香港的实践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仲裁法》修改后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次讲座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反响。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增强了广大参与者对临时措施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在未来更好地参与到国际仲裁程序之中。
2021年9月17日,2021中国仲裁周活动——“GAR Live: Beijing”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环球仲裁评论》(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GAR”)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为场地合作方和支持机构。活动主会场设在贸仲位于国际商会大厦的9层多功能厅,来自全球各地的演讲嘉宾和参会代表共计约150人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解常晴女士、多元争议解决处杨帆女士出席了活动并发言。独立仲裁员陶景洲先生主持本次活动并致开幕辞。
解常晴副院长致欢迎辞,她表示,贸仲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在创立至今的六十余年间,积极参与了中国仲裁格局的建设并向世界分享中国仲裁的最佳实践经验。多年来,贸仲在案件受理量、涉外案件数量、涉案争议金额、当事人国籍数量以及外籍仲裁员选任次数上屡创记录。她还介绍了贸仲今年施行的新一届仲裁员名册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仲裁员队伍来自世界上85个国家和地区。最后,她表示,本次活动置于中国仲裁周期间举办,更有助于向中国观众展示国际仲裁的风采,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仲裁的魅力。
来自国内外的律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的代表以及知名的国际仲裁从业者在“国际仲裁:挑战和不断变化的格局”、“亚洲:年度回顾”以及“GAR Live论坛”三大环节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贸仲多元争议解决处杨帆女士在“亚洲:年度回顾”环节中,就仲裁员的披露义务问题以及机构仲裁的最新发展发表了见解并参与讨论,并对北京打造为国际仲裁的优选地进行了展望。
本次活动是《环球仲裁评论》 “GAR Live”系列活动在中国内地城市的首次落地,吸引了国际仲裁界的广泛关注。
2021年9月17日,2021中国仲裁周活动——“WIA+系列:如何获得你的第一次仲裁员委任”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仲裁女性俱乐部(Women in Arbitration, “WIA”)和Rising Arbitrators Initiative (RAI)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为支持机构。
(会议现场)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如何获得第一次仲裁员委任”主题展开,贸仲事业发展处副处长陆菲出席活动并发言。会议还邀请到香港资深大律师、WIA联合主席谭允芝女士、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玲女士、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华伟女士、深圳国际仲裁院副院长安欣女士以及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煦婷女士作为发言嘉宾。与会嘉宾就女性仲裁员和青年仲裁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境内外仲裁机构委任仲裁员的实践、给新仲裁员如何获得首次委任的建议以及仲裁行业发展与新仲裁员的角色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线下演讲嘉宾合影)
陆菲副处长向参会听众介绍了贸仲在推动贸仲仲裁员名册更为国际化、多样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2021年5月1日起投入使用的新一届仲裁员名册共由1698名仲裁员构成,其中外籍仲裁员483名,分别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内地仲裁员1215名,首次实现了中国内地各省市区的全面覆盖。每年,贸仲坚持通过举办各类仲裁员培训、研讨等交流活动提升仲裁员审理案件的能力,同时通过青年征文比赛、贸仲杯模拟仲裁辩论赛等活动,为年轻仲裁员提供表现舞台,不断发掘国际仲裁新生力量。
本次活动既为中国仲裁周系列活动之一,亦是WIA的年度活动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仲裁界尤其是女性仲裁员的广泛关注,来自国内外300名听众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