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台北)
尊敬的李复甸理事长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由贸仲委和中华仲裁协会在台北举办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仲裁研讨会。我代表贸仲委向在座的两岸专家学者、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研讨会筹办付出辛劳的中华仲裁协会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16年前,我作为贸仲委的一员有幸与中华仲裁协会李复甸理事长等同行在北京共商两会合作大计。双方凝心聚力,前瞻性地达成了每年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办海峡两岸经贸仲裁研讨会的共识。经过两会长期努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两会的合作为两岸仲裁法律交流搭建了平台,创造了契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扩大了仲裁在两岸经贸界、法律界的影响。这是两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盛举。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我深刻感到两会合作取得的成就。比如在相互推荐仲裁员方面,目前贸仲委共有21名在册台湾籍仲裁员,这些仲裁员大部分源于中华仲裁协会方面的推荐,而且已经有不少台湾籍仲裁员参与贸仲委案件的审理。我们也得知,中华仲裁协会也已经通过了贸仲委推荐的18名大陆籍仲裁法律专家作为协会在册仲裁员。这些机制化的安排和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两岸企业当事人解决商事争议提供了便利,两岸企业可以放心地指定自己本地区信得过的仲裁员审理案件。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仲裁作为多元化经贸争议解决的极为有效的法律手段,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是两岸共同参与全球和地区资源配置的结果。贸仲委和中华仲裁协会作为两岸最知名的仲裁争议解决机构加强合作必将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凝聚合作共识,促进两岸仲裁机制化发展。自2001年以来两会之间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举办的海峡两岸经贸仲裁研讨会已经成为两岸知名的品牌。随着多元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两会研讨会的品牌设计和建设,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丰富内容,使之在两岸之间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效应,成为引领两岸仲裁的风向标,为两岸经贸界、法律界搭建高端信息对话交流的平台。
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应对两岸仲裁面临的问题。据了解,在大陆大量的涉台争议是通过自行协商、请政府台办协处和由台资协会出面协调三种途径解决,台商“有困难找台办,台资企业协会是娘家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对纠纷的解决仍较依赖政府职能部门。为了进一步发挥仲裁在两岸争议解决中的作用,去年12月,贸促会在平潭设立了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仲裁中心实施的《仲裁规则》参考了两岸仲裁相关规定及实践做法,容易被两岸当事人采纳和接受,其适用的《仲裁员名册》吸纳了两岸四地仲裁法律知名人士195人,仲裁案件可由两岸专家组成的仲裁庭进行审理和裁判,其裁决结果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和执行。海峡两岸仲裁中心愿搭建务实的合作平台,吸引台湾地区的人士参与仲裁中心管理,实现两岸合作管理机制,不断深化两岸仲裁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携手为两岸当事人提供仲裁法律服务。
三是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互利共赢。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深入地应用在仲裁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无疑是未来仲裁改革的发展方向。前不久,我去浙江调研,浙江省各级法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走在了前列,包括对仲裁的司法审查也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围。信息化能有效地提升效率,促进独立公正,为两岸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仲裁服务。期待两会通过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仲裁的管理方式,为建设信息化、智慧型的仲裁服务体系作出贡献。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贸仲委受理案件情况,以便各位对贸仲委有进一步地了解。今年截至10月底,贸仲委受理仲裁案件1719件,同比增长11.6%;其中涉外案件379件,同比增长4.4%;国内案件1340件,同比增长13.9%。涉案标的额达人民币497.5亿元,同比增长49%。大案要案数量均有增长,争议金额上亿元案件61件;当事人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贸仲委办案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案件数量保持稳步上升,争议标的额大幅上升,平均个案标的高达人民币2894万元,创历史新高;二是大案要案数量均有增长,整体社会关注度较高;三是案件类型复杂多样(达18种),新类型案件增多;四是当事人对于仲裁条款的约定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对仲裁案件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仲裁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为两岸经贸交往营造更加便利化、法治化的安全环境。
最后,我预祝本届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